鶴崗礦業公司興安礦緊密圍繞“降本增效、風險防控”這一核心理念,持續強化物資全流程的精細化管理,順利構建起“計劃-儲備-調配-回收”一體化的合規體系,實現管理效能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。
科學籌謀,夯實物資管控基礎。推行精準的計劃管理。結合施工狀況、工藝變化以及生產要素的變動情況,構建起“技術、經營、供應”協同作業機制,科學擬定物資預算,加大資金源頭的管控強度,切實保證物資費用在事前處于可控狀態。開展分類分級監督。支護材料依照工程進度及安全舉措,實施定量管控;大型材料推行“需求+庫存”雙重審核方式,保證調配合規;常規材料執行月初預算限額審批制度,嚴格把控預算外支出;緊急材料設定經營與分管領導聯合審批流程,經評估后予以施行。儲備標準推行“分批領用”制度,以7天用量作為儲備上限,堅決遏制超儲浪費情況。
全程跟進,閉環管理提效能。實施現場動態巡檢。每周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物資檢查工作,著重核查使用的合規性、存放的規范性以及超儲問題,同時同步核算單位物資的收付存數據,嚴厲懲治丟失浪費行為,一旦發現問題即刻整改。以考核促使責任落實。將月度物資盤點成果與績效緊密關聯,構建“事前預警-事中監控-事后復盤”的閉環機制,對于盤虧、違規操作等行為嚴肅追究責任,有效推動管理責任層層壓實。
激活資源,構建循環利用體系。推進物資調劑與回收再利用。制定退采回收專項規劃,增設物資調劑專屬區域,對輕軌、皮帶、鋼管等可復用物資進行集中放置、統一調配,實現資源的高效流轉。開辟更生修造循環的三條途徑。制新:把原材料加工制作為新成品;修復:依據標準對設備部件進行翻新;改制:合規改造舊品以提升利用率。通過這三條路徑,成功獲取降本與環保效益的雙贏。
數字化賦能,促進合規管理與業務深度結合。依托內部市場化管理平臺,使物資的計劃、領用、調撥、回收全流程數據實現線上化,達成動態監控與智能分析,有力推動合規管理與業務的深度融合。